九成人不知蚊子“最大的天敌”是啥?一个“方法”,蚊子“绕着走了”
相比于大人,孩子们更容易招蚊子喜爱,无论是在家里、公园、小区……明明各种驱蚊工具都用上了,蚊子还能出其不意的在孩子手上、腿上、脸上咬上一口,让你不厌其烦。
相比于大人,孩子们更容易招蚊子喜爱,无论是在家里、公园、小区……明明各种驱蚊工具都用上了,蚊子还能出其不意的在孩子手上、腿上、脸上咬上一口,让你不厌其烦。
小小的蚊子,竟然是地球史上最致命的杀手,每年让全球数十万人丧生,它的毒刺(刺吸式口器)跨越了亿年时光,至今依然威胁着人类健康。最早蚊子的化石记录可以追溯到至少 1.45亿年前的侏罗纪时期,与恐龙同期生存,科学家甚至推测蚊科的起源时间可能更早,大约在2.26亿年
“虽然我市已经进入秋季,气温相对下降,但蚊子依然‘活力十足’,蚊媒传染病的传播风险依然存在。”市疾控中心专家说,不少市民因为入秋了,就放松了防蚊意识,反而成了蚊子的目标。秋季到来后,蚊子便开始为越冬储备能量,这个时候蚊子会有更强的生存欲望,吸血更多,这也就是为
流行性乙型脑炎(乙脑)是由乙型脑炎病毒经蚊虫(主要为三带喙库蚊)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,病死率和致残率高,约30%的重症乙脑患者会留有后遗症。
作为国际交往中心,北京如何应对疫情防控中“输入+本土”的双重挑战,是疾控部门的重要课题之一。新京报记者专访北京市疾控中心主任王全意,就北京的传染病防控形势、新发突发传染病监测、蚊媒疾病应对等话题进行深入对话。
蚊虫的密度变化受温湿度、降雨量的影响较大,温度20℃--30℃、湿度60%--70%最适宜蚊虫发育。虽然已过立秋20多天,但根据接下来一段时间的天气预报判断,外部环境仍是适合蚊虫生存的。
虽然暑气已去,但凉意渐生,“热凉交替”中如何科学养生、防病保健,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主任医师王乐提醒,此时养生关键在于适应“昼夜温差显著”的特点。季节转换时是心脑血管疾病高发阶段,要注意这些误区。
作为长春市区最常见的蚊种,淡色库蚊堪称“室内蚊子代表”——不少人半夜被叮、清晨发现红包,大概率都是它的“杰作”。